防治高血压减盐是紧要之事

来源:qy球友会 2024-10-11 查看:

  

防治高血压减盐是紧要之事(图1)

  我国民众喜欢吃得咸一些,结果据说我国人均耗盐量世界第一 。中国人多,与人口有关的很多事,往往都是世界第一,若说中国人吃掉的盐世界第一,那就不足为奇,但这里说的是“人均耗盐量”世界第一,就和人口的多少没有关系了。吃得咸一点,淡一点各有所好,本也不必议论,不过这事却与高血压病有关。一个是口味,一个是疾病,看上去似乎风马牛不相接,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高血压与某些内分泌病,肾脏病等有关,这些血压升高因病而起,到是与盐吃得多少无关。而没有这些明显病因的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却是与盐吃得过多有明确的关系。病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吃得太咸,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结果血里钠的浓度就会明显增高,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血流所到之处便会向附近的组织和细胞吸取水分,结果使得大量水分聚集到血管里来,这情形就如同腌咸菜时菜里的水分进入到咸菜鹵中的道理一样。血管里的血液被掺了水,医学的名词叫“水钠瀦留”,体积大增,要将这些血与水循环起来,心脏不得不增强收缩的力度。血压是什么?血压的本质是在血液流动时动脉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吃得太咸,血管里的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压力自然加大,心脏又增加了收缩的力度,血压怎能不高。

  研究还发现当血中钠的浓度增高时会增加对肾脏的刺激,使肾脏分泌更多的肾素,肾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能将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激活为血管紧张素I,此物可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使动脉血管收缩,而当其流经肺部时,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则可直接使全身小动脉血管收缩,即使血管内容量不变,血管一旦收缩,血管壁所受的压力也会自然增加,何况这血管紧张素II还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排钾、留钠,以致“水钠瀦留”,血压增高。

  无论是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都明确无误地说明吃得太咸会使血压升高。因此,欲防治高血压必须限制盐的摄入。近年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都明确指出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于5克以下。虽然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较以往有所减少,但距离每天低于5克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

  减盐一事已经说得很久了,我国政府发布的《全民健康生活行动方案(2017~2025)》中有 “三减、三健”(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的提法,其中便包括了要减盐。不过一般民众大多知道吃得太油腻,“血管塞牢”会得心脏病,糖吃得太多,顾名思义会得糖尿病,而对于盐吃得太多会得高血压病就不是十分了然。即使略有知晓的,减盐会影响菜肴的口味,也下不了决心。所以还得加强科普宣传,让民众充分理解减盐与健康的关系,主动去寻求减盐之法。

  常常提到的减盐之法是建议民众在烹调之时,多采用咖喱、糖醋等口味,以减少盐的用量,但这需要有一个普及与适应的过程,也还需要烹饪行业内的专家、大师们努力开发新的菜式。

  减盐的重点人群应该是高血压病患者,我国高血压病的有效控制率低,其中原因之一是患者不知道要吃得淡,恐怕很少有高血压患者知道尽管一般民众每人、每天所摄入的盐,应控制在5克以下,而高血压患者则应控制在3克以下;恐怕也很少有家庭为高血压患者专门烹制低盐菜肴。当然,我觉得也不必如此费事,高血压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便是因为家族成员可能都有对盐 “易感”的遗传基因。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成员也都应该控制盐的摄入,预防高血压病。

  要提醒的是:大型超市都有低钠盐供应,其钠的含量较低,可能较适合于高血压患者食用。当然这低钠盐还是盐,也还含有氯化钠,也是需要控制摄入量的,但总较一般的食盐可以少一些钠的摄入。此外,味精含麸氨酸钠,在体内亦可释出钠离子,高血压患者亦宜控制食用。

  醤菜,江浙沪一带人士多用于早餐佐食,固然“下饭”,但其含盐量甚高,而本身营养价值十分有限,高血压患者宜少食用。

  患者、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高血压的防治,而且应该从细处做起,当然饮食问题,也决非细微末节之事。

  本文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因肝癌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本公众号名为:“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主要发表作者本人原创之医学科普作品及小说、游记、随笔、图画等文艺作品,敬请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qy球友会简介COMPANY PROFILES

qy球友会简介

qy球友会产品中心SERVICE

qy球友会产品中心

qy球友会资讯PERSONNEL

qy球友会资讯
版权所有:qy球友会 鲁ICP备1020388号|网站地图|